大班数学游戏排名榜 大班数学小游戏
一、大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哪些游戏
一、难题的提出
大家了解游戏是培养孩子兴趣、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游戏本身具有丰盛的内容,使得游戏和孩子能力的培养关系成为必要的,教师必须明白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学懂、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并将其和课堂活动主题、课程教授相联系,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活动主题。但游戏不能替代教学、教学也不能替代游戏。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主题它更多的强调“兴趣”、“表现”、“经过”,而教学是教师将姿势、技能传授给幼儿,它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规划性强调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主题;对幼儿来说,教学和游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格。,目前老师们在教学时对数学游戏化活动主题还做差点科学化的运用,忽略了游戏化活动主题的内在实质和功能,使游戏难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状况大家设想:如果能以《纲要》灵魂为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和进修特征以及数学游戏自身的功能和特征,体系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主题,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进修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参和数活动主题的独立性、合作性,使数学活动主题收到良好的效果。怎样将二者有机的整合,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大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
二、研究方式和流程
(一)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本园大(3)班幼儿45名为实验班,大(2)班幼儿45名为对比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等组仅后测
(三)研究方式:准实验法
(四)研究时刻:2008年9月——2009年5月
(五)研究措施:
实验班:
1、根据数学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主题,将教学目的融于游戏活动主题中,使数学活动主题游戏化。
2、通过努力创设良好游戏情境,提供合理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和的兴趣。
3、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
如:进修10以内运算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口头
游戏、智力游戏为主。
进修自编应用题以情节性游戏为主。
进修辨别空间方位时以操作性游戏、口头游戏为主。
进修排序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为主。
进修等分时以操作性游戏、智力性游戏为主。
对照班:按大班《教学参考书》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提示开
(六)检测项目:
1、数姿势运用能力。
2、进修经过积极性。
3、操作能力。
4、交往态度。
结局和解析
实验结局检测数据表明(见表一),实验班幼儿比对照班幼儿在数姿势的掌握上存在着特别显著或显著的差异检测的P<0.01。这说明将数学教学游戏化是特别有效而成功的。杰出的、有成效的数学游戏活动主题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参和活动主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它能让幼儿在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主题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难题,寻觅难题,化解难题,从中产生运用数学来化解难题的需要,而获取相应的数姿势和数经验。其具体表现及归因解析如下:
1.实验班幼儿对10以内运算和运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在测查中,大家创设了“超市”的情境,让两班幼儿到超市中购买10元钱的物品,结局发现,实验班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快的运用口头运算的方式购买两样合起来是10元钱的物品,有的幼儿还能运用连加的方式购买3——5样物品。而对照班的幼儿则不能马上将购物和运算两种经验结合起来,且口头运算的速度较慢。究其缘故是由于实验班幼儿在进修运算的初期,大家以操作性游戏和情节性游戏为主开展活动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各种实物进行操作中领会加、减的含义和运算的方式,并辅以情节性游戏消除运算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增加运算的趣味性,增强幼儿运用运算姿势的觉悟和能力。在进修运算的中、后期,大家以口头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为主,逐步地将幼儿手中具体的实物转化为大脑中抽象的数字和符号,并辅以竞赛性游戏,增强幼儿对运算的兴趣和信心。
2.实验班幼儿在排序、空间方位辨别和等分这三个姿势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在进修“排序”时,大家为幼儿创设了“高兴小厨师”的游戏情境,并提供各种水果、干果和蔬菜,以“拼盘”的形式展开活动主题。起先,大部分幼儿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各种材料随意拼搭,于是,在第一次的展示中,老师有觉悟地将“有规律的拼盘”和“无规律的拼盘”放在一起对比,让幼儿发现并感受运用“排序”的美;幼儿受到启发后就尝试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姿势和经验进行拼盘,由于提供的材料特别丰盛,扩散了幼儿的思考空间,幼儿在排序时的选择特别自在而灵活。在统计时大家发现,一半的幼儿有4——5种拼盘方式,有的幼儿不仅思考到了排列的规律,还思考到了色彩的组合。再第二次展示时,孩子们争着说明自己的拼盘,排序的规律各不相同,探讨的气氛特别活跃,师生共同感受到了规律美、和色彩美,直到活动主题结束,大家还意由未尽。又如大班幼儿对“左右”这一空间方位的认识,本来就特别困难。针对这点,大家设计了如“找左右手”、“戴手镯”、“走迷宫”、“捉迷藏”等诸多的操作性游戏,让幼儿逐步地从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过渡到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教师并在日常有觉悟的以口头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加以复习和巩固,增强了空间辨别能力,因此在检测中,实验班幼儿辨别左右的正确率要大大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在进修“等分”这一姿势时,除了让幼儿通过对实物的操作领会等分的含义和方式外,大家还着重通过智力游戏拓展幼儿的思路,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等分方式,因此在测查中,同样是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四等分,实验班的23名幼儿有4——5种的方式,而对照班的30名幼儿却都只有2——3种的方式。
3.实验班幼儿和对照班幼儿在对自编应用题能力上,差异不是特别显著P<0.05,检测发现,两个班的幼儿口编应用题和看图编应用题的水平相近,,但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班的幼儿看情境编应用题的能力要稍高于对照班的幼儿。由于应用题最主要特征是它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儿熟悉的游戏或生活的情境来表达数量关系并提出回答的标准,这种寓加减任务于情境之中的数学活动主题,尤其能反映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基于应用题所具备的这些特征和优势,大家在实验班组织数学活动主题时,着重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学会认真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事物的大致、形状、颜色、情形等多种特征创编和解答应用题,从中感受“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趣味,逐步进步数的运用能力。
4.数学教学游戏化激发了幼儿进修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和数学活动主题,从而也促进了幼儿和同伴间的交往和合作。检测统计看出(见表二),实验班幼儿在活动主题中举手发言的均数要高于对照班的幼儿,缘故是游化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表现在它对幼儿活动主题积极性的激发上,鼓励幼儿愿意把自己的操作经过和结局说出来和大家同享。幼儿很天然地和同伴边操作边进行探讨,形成了合作的梦想和能力,因此在大班下学期,大家还有觉悟的在游戏中增加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游戏化活动主题增强合作觉悟,学会和同伴共同商量化解难题的办法或同享成功的高兴,进步合作能力。从表(三)还表明,实验班幼儿的操作情况也稍好于对照班,有趣的教学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还缓解了“上课”给幼儿带来的紧张气氛,在活动主题中,幼儿能以“游戏”的心情对待失败和错误,因此实验班的幼儿和对照班的幼儿相比,减少了操作时的从众性和被动性,幼儿愿意通过自己的反复操作,找到难题的答案,从中享受游戏所带来的趣味。
思索和提议
1.要区分教学游戏化活动主题、游戏活动主题和教学活动主题的差异
作为一名教师,大家首先要对三者的概念有着清晰的了解,只有大家明白了它们在教学中的不同的价格取给,才能更好的发挥它们教学有效性。教学游戏化活动主题,正是标准在教学的实施经过中,将教学目标融入游戏中,使游戏成为教学手段,但在活动主题中教师要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局,重视经过。游戏化的程度越高,其手段和经过越鲜明,目的和结局就越隐蔽。教学效果就越有效。而游戏是没有特定的目的的,它是幼儿自发的,虽然在活动主题中它是孩子自娱自乐的,但也会有寻觅,也会有发现,也会有创新,这只能说是游戏中潜在的进修影响,是游戏产生的教学效果,而不是教学活动主题本身。同样,教学活动主题有较强的目的性,它由教学目的引发的诱导性寻觅。它注重传授姿势、技能和活动主题的结局。
2.要重视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活动主题设计
一次成功的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主题,它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它是纯游戏还是带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具有等于重要的影响。不同功能和特征的游戏,它所针对运用的数学内容也大不相同,所赋予的教学意义也有所不同。老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选择游戏方法,还应思考到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否有趣味和合理。有趣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参和活动主题的梦想和操作趣味,而教学的目的性却是隐性的蕴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活动主题中发现、感受、获取或运用到相关的数姿势。大家更要注重整个的活动主题经过:如在“玩玩分分——感知4以内数的组成分解”这一活动主题中,大家为幼儿设计了一组“运西瓜”的游戏,通过运送,幼儿看到原来在一起的4个西瓜分成了两份,直观地领会了组成分解中的“分”和“合”,同时“打开闸门”、“看西瓜从斜坡上滚落”的有趣动作和情景都使幼儿产生了反复游戏的兴趣,从而反复地感受4粒西瓜的分合经过,并在多次游戏后的记录中发现、拓展资料出4粒西瓜原来有3种不同的分法。一次数学活动主题往往是多个游戏活动主题的组合,老师在设计时还应思考到游戏间的动静组合,个人、小组以及集体间游戏的交替等,以此来调动幼儿参和的积极性,使游戏活动主题的气氛更为活跃。
3.要加强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主题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游戏活动主题中,幼儿处于显性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隐性辅导地位。因此老师不能以导演的人物出现在教学活动主题中,要以不同的人物身份巧妙对活动主题进行指导。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主题的说明者,给幼儿讲解教学中的游戏制度和方法;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主题的参和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一般情况下教师以观察为主,当幼儿活动主题中出现困难时,可以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和表述,了解幼儿对各种数姿势的掌握情况;有时,老师是活动主题的组织者,组织幼儿讨论在数学游戏中看到的现象、发现的难题或化解的办法;有时,老师仅仅只是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动主题的旁观者。但不管是哪一种身份,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大度的心,当大家在面给全体幼儿的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思考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大家要允许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一点一滴地建构起数的感性认识,启发幼儿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式化解难题。鼓励幼儿不怕困难耐心操作,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充同享受数学活动主题的趣味。
通过大家一年的操作研究,大家认为游戏和教学虽是独立的活动主题,不可相互替代,然而却具有互补性,将两者实现最优化的结合,会使幼儿园教学变得更为完善,会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学。
二、有没有适合大班孩子玩的数学游戏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考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下面内容“大班数学游戏锦集”能让幼儿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修,使幼儿进修数学的兴趣更高,进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进修效果就越好。
1、找兄弟
方法:每个幼儿一张卡片,卡片中一半是7以内数组成的其中壹个形式,另一半是7以内数;音乐响起,幼儿自己找到兄弟后,大声说出壹个数的分解和组合。如:2和5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更快找到兄弟的幼儿获取小红花先离场。
2、‘蝴蝶’找‘花’
方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别有2~7的数字;蝴蝶卡数十张,每只“蝴蝶”上有试题或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卡片—字排列,帮“蝴蝶”逐一找到和它身上的式题数量相对应“花”,每人必须帮5只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3、母鸡’”下‘蛋’
方法:卡片上母鸡各一只,分别标有3~7的数字;“鸡蛋”数十个,每个上面标有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几只“母鸡”按顺序排列,按总数和两个部分数的关系逐一把“鸡蛋”送回“母鸡”身边。
4、撒树叶
方法:双面树叶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间有数字和分合符号、卡下面有一组一组的插入袋;1~6数字卡若干。按分解组合卡提供的数字取相应量的实物。把实物(树叶或果壳)撒在胶板上,接着将其分成两份,点数每份是几许,分别用数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组数字分法不能相同。
5、瓶子宝宝排队
方法:以每条跑道为例:高矮不同的塑料瓶子4个,分别用色纸装饰瓶身,如眼睛,嘴巴等。放在对面的一桌子上。幼儿从起点处跑至对面,把桌子上的瓶子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高矮顺序排列好,再返回起点处冲线,以排队排得对又快的幼儿为胜。
6、小小统计员
方法: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在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接着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接着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多少,黄色圆形有多少,蓝色长方形有多少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局。
7、开火车
方法:提供情景道具,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第几”表示物体顺序。如: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的第几号车厢找座位。
8、送信
方法: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幼儿根据标准送信(小兄弟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9、小剧院
方法: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和号,老师查票,请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10、找小动物
方法:标准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请几名小兄弟蒙上眼睛,到前面来摸壹个小动物,睁开眼睛后说出啥子小动物的家住在第几层楼)。
11、蝴蝶找花
方法:10名幼儿扮花儿,3名幼儿扮蝴蝶。音乐开始时3只蝴蝶在10朵花之间飞舞,音乐停止时,蝴蝶停在任意一朵花后。标准幼儿根据蝴蝶停的位置,说一说哪种颜色的蝴蝶停在第几朵花后。
12、坐火车
方法: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兄弟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接着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13、排队
方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在活动主题,音乐停,5个小兄弟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多少小兄弟,接着以壹个幼儿为首,小兄弟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14、小鸭吃鱼
方法:在纸上画上标准的各类型鱼,接着剪下。把这些纸鱼散扔在地上。跟孩子说:“你是个小鸭鸭,饿肚子了,想吃这些小鱼,小鸭想,我一样一样地吃,比如先吃长鱼短尾巴的,再吃长鱼长尾巴的,就一样一样地吃,而且边吃边数”(把纸鱼拣到一纸盒内就算吃了)。
15、玩纸卡
方法:先做好三套写有1-10数字的卡片。游戏开始,三人围坐,明确游戏规定,第壹个拿出卡片的让后面拿出卡片的少几多几,必须执行。比如第一拿出卡片的说:“比我卡片上的数必须多3,”那么后拿的必须照办,如先拿的是5,后拿的必须是8,游戏开始后,轮流先拿三次(当然可灵活一些,目的是让孩子达到上述目的)。孩子先拿时,大人故意拿错,问孩子对不对、再给下进行。
16、堆豆顶一堆饼干
方法:在桌子上堆三堆糖菜豆,堆和堆之间距离稍大一点。如三堆菜分别是6、7、9颗,让孩子在每堆菜下面堆上两堆或三堆饼干,其数目之和等于上面那堆菜豆数。如第一堆菜豆是6,让孩子下面堆三堆饼干,应该是1、2、3,或是2、2、2。把三堆菜豆下面摆完,如都对就把菜豆拿开,再用饼干堆成不同数目的三堆,在这三堆下面再堆菜豆。还可反过来,堆六堆菜豆,下面变成两堆菜豆一堆饼干,达到数的分解和组合。还可加上书写,6=1+2+3……
17、钓鱼
准备: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
方法:
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或者2号鱼池中。
3.根据钓到的鱼的身上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2”,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2-1”,就把鱼放入1号鱼池。
18、大色子棋
方法:幼儿利用泡沫地塑,按1-20的顺序先拼搭好棋盘,在用色子玩游戏,既可以进行序数排列,还可以进行倒数、奇数、偶数的方法。
19、替换
方法: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爱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壹个壹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20、高兴电报
方法:将幼儿分成红绿两队,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壹个接着壹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给“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21、走飞行棋
方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局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看看哪队先到达终点。
22、占“棋盘”
方法: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